Forward:First of all, many thanks to the media platform named 「PASSAGE湃思記」 invite me to be one of author to focus on Southeast Asian art activities.
It’s so happy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start to pay attention on the art scene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side from each article to introduce independent art institutes, in the future I would like to write more articles for the all eco-system which is starting and connecting from SEA to international updates.
前言:真的很開心也很謝謝陸續愈來愈多人對東南亞當代藝術展開興趣,除了先前精選幾個藝術空間與機構單獨介紹,慢慢低會將東南亞的連結或是環境圈擴大到國際舞台,持續分享最新消息。
Article by Yipei Lee, 李依佩
Photo by Eddi Prabandono, Luciano Romano
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藝術總監 Okwui Enwezor,以策展主题「全世界的未来(All the World’s Futures)」,引領觀眾從歷史、社會及政治層面的關係,重新思考全球化與本土文化,以及藝術與藝術家關係。
本屆雙年展參展的亞洲藝術家為上屆的兩倍,筆者長期關注東南亞當代藝術的發展,在這段期間眾多展覽與活動中,一方面介紹甫雙年展期間開幕與展出相關東南亞藝術家活動,另一方面也分享東南亞地區近日概況。
吹起濃厚的島國風情
威尼斯雙年展重要主題策展之一,格里馬尼宮美術館(Palazzo Grimani Museum)、泰格爾基金會(Tagore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與威尼托現代博物館(Polo Museale de Veneto Present)攜手合作,由森達拉姆.泰格爾 (Sundaram Tagore) 策劃展覽「國境重現 Frontiers Reimagined」,重新想像民族主義和身份政治的障礙破解與認同,展出43位國際藝術家作品。
展覽中與東南亞相關則涵蓋菲律賓藝術家Alfredo & Isabel Aquilizan、新加坡藝術家Jane Lee、印尼藝術家Eddi Prabandono、泰國藝術家Kamolpan Chotvichai、越南藝術家Tiffany Chung;其中菲律賓藝術家夫妻檔Alfredo & Isabel Aquilizan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皆曾於台灣誠品畫廊(Eslite Gallery)與路由藝術(NunuFineArt)中展出。
東南亞地區的國家主題館之中,印尼館以「旅行 Voyage」主題概念,展出藝術家Henri Dono個展,從天使、神話怪獸和特洛伊木馬,隱喻社會政治現實中的無奈與諷刺;菲律賓館以群展形式,從影像紀錄與繪畫策劃「從A開始繞著世界 Tie A String Around the World」,呈現藝術家Manuel Conde、Carlos Francisco、Manny Montelibano、Jose Tence Ruiz作品。
泰國館展出繪畫藝術家Kamol Tassananchalee個展,讓觀眾再次想像泰國的當代藝術世界;上屆缺席的新加坡,在本屆邀請同為藝術家、製片人及奧運會帆船健將的Charles Lim,從「海況 Sea State」的概念之下,透過海的有形和無形鏡頭捕捉,重新描繪或投射東南亞海島城市國家當中的生理、政治和心理層面狀態,反應當代跨國與文化相互作下,時代衍生的主要挑戰和憂慮。
另外,越南裔藝術家Danh Vo四歲時候與家人流亡到丹麥後入籍定居,其作富有跨越國界的感性,探討移民、種族、歷史和身份等社會複雜面向,讓他代表丹麥館參與本屆雙年展。


衝破意識形態的窠臼
回到東南亞地區近日概況,變化較大像是新加坡的Gillman Barracks,這裡長期聚集國際畫廊,共同孵化經營當代藝術,由於租金契約到期,不少畫廊將選擇離開,如菲律賓The Drawing Room、Silverlens,印尼的Equator Art Projects,韓國的Space Cottonseed,以及日本小山登美夫畫廊,不外乎因營運成本及策略考量,將返國進行新計畫,加強地區文化於國際當代藝術間的發言權;不過仍有畫廊如Sundaram Tagore Gallery、Fost Gallery,願意續約留在新加坡。
此外,印尼下半年的當代藝術活動相當豐富,如六月日惹藝術家博覽會「Art Jog」,將邀請日本藝術家小野洋子的作品參展;八月雅加達藝術博覽會、十一月的日惹雙年展與雅加達雙年展,皆將陸續開幕。

另外,相較於台灣與中亞地區的疏離,東南亞各國已開始耕耘與中亞地區的關係。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緬甸與阿姆斯特丹策展人一起到斯洛維尼亞,展開一趟未知的旅程,將攜手策劃「Your Time Is Not My Time」展覽,從地域上的突破與藝術家作品交流,對未來展開新的想像空間。
顯而易見的,跨國界與跨文化的對談已經成為實驗性文本的潮流,東南亞策展人與藝術家初期從語言、圖像文字融入當代藝術文本,相互比較與解釋,到今日以相近的宗教與獨特的生活方式,作為一種文化溝通介質,將社會議題,如性別、階級、移民、認同等,共同並置討論,筆者認為不論在東方文化西進,或西方文化東移的交替下,在現今時空交疊的狀態,跳脫世界各地的人們被束縛的固有意識形態,讓從未交流的思想跨越國界地進行交融,相形之下更為重要。
原文刊登於:PASSAGE湃思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