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AVEART concentrates on the cultural value between art and life. Presenting the stories and issues related to “island, art and life”. Creating the borderless dialogues that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in our daily life.

Back to hometown project|家鄉計畫

Written in

by

:::: 從宜梧村出發…
期待當地居民的參與,或是結合國外藝術家的參與,能強化社區再造意識,從宜梧村作為一個出發點,向外輻射延伸在地生命力,拓展自尋出路與更多的可能性。

:::: 回到家鄉, 是一種驕傲…..
依稀記得赤著雙腳, 奔跑在田地土壤上的感覺, 雙手撐著篙, 在魚塭池塘中前進… 曾幾何時南台灣的人口北上打拚時, 一年半載鄉間僻壤, 但數十年未改變的日常習俗成為今日驚喜滿滿的雲林口湖鄉…


口湖鄉雲林藝術站計畫
食材的存在是關於人與人之間互動連結的起點。口湖鄉除了屬於父親的家鄉外,也更是我們這一代僅存的片段記憶,因此本計劃以食材的記憶連結作為起點,透過田野調查採集、研究、到呈現,用文字圖像與食材敘述關於時間、空間、環境和家族等記憶,認識梳理我們的故鄉與創造產業串結和瞭解經濟與文化價值。

Sweet potato factory

Dessert with sweet potato, red bean, green bean, taro and etc.

另一方面,平日口湖鄉生活習慣,大抵依循傳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狀態週而復始。村與村之間連結緊密,充滿活力,同時家鄉人口組成越來越多元且有趣;約莫10年前,村子裡開始接受與越南新娘組成的家庭,這4、5年來更因為村子年輕人口不斷外流,家族中也漸漸開始有印尼或菲律賓外籍成員加入。雖雃鮮少看見外地青年返鄉,然而在地年輕人自成一格。

在這個環境中,經濟、產業、教育等許多資源都是匱乏或不完善的,像是今年結束後,文光國小分部將會廢校,造成其他村,家中長輩需將小孩送至其他村的校本部。然而,雲林口湖鄉仰賴環境的改造,讓更多人有機會回來接觸與認識這片土地,透過不同意見交流,進而繼續耕耘大地人生。

本計畫以食材為媒介作為人與人互動連結的起點,若您有興趣,非常歡迎在不同食材手札後面,與我們分享您的故事或記憶,一起完成我們的故事 : )

Oyster interview

Mullet roe visiting     

—–
:: 雲林口湖鄉緣起 ::
古稱尖山堡,本名象鼻湖,明未清初期,在今日口湖、四湖、台西沿海一帶,形成南北長達30餘里的長方形大潟湖,狀似象鼻,所以初期由福建省漳、泉二州遷來到本地開墾的先民稱呼象鼻湖。

日軍據臺後設庄役場 (民國九年十月),因鄉魚池多且廣闊如湖,而命名為口湖庄,屬臺南州北港郡。日據時代口湖東堡與口湖西堡,緣於庄民遍種黑子麻,故稱烏麻園。光復後隸屬於臺南縣北港區口湖鄉,直到民國39年後改稱為雲林縣口湖鄉至今。

——–
此計畫入選竹圍工作室願景交換計劃 – Booboo計劃

This project is selected by Booboo’s Note: Bamboo Curtain Studio Vision Exchange Project

關於展覽資訊  About Exhibition
社藝流:竹圍大小ㄕˋ| Macro-Micro-Actions at BCS
更多資訊請參考此處 Mor info please click here

社藝流  

 

Create a website or blog at WordPress.com

%d bloggers like this: